肉鸡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分析

添加时间: 12/08/22

      进入深秋季节,马上要进入冬季了,多个肉鸡饲养地区开始陆续传来“气囊炎”、“H9”等声音,鸡群进入了呼吸道类疾病的阶段。对于这类疾病的发生,大家平常直接判定为H9型禽流感、混合感染、等等。
      崔治中老师在《对鸡病的再学习、再认识》中写到,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鸡病。我们对鸡病不仅要不断再学习、再认识,而且对学习和认识鸡病的理念也要有所更新。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次疫病的发生,实际上都是病原体、鸡群的状态、不当的环境与饲养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要问几个问题。
为何鸡群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为何是气囊表现出严重的炎症?
为何秋冬、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呼吸道病?
为何H9的致病力这么严重?
为何表现出严重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

\r\n

生理结构
      鸡群呼吸道病的常发原因与其生理结构有关。家禽有9个气囊。气囊内的温度、湿度特别适宜细菌繁殖。支原体在呼吸道中常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能侵入。但是很多因素容易促进支原体侵入。

\r\n

多因素相互促进
      外界因素或病原破坏气管纤毛时,气管中分泌的一些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有利于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外界环境中各种变化和应激都可以促进支原体的定植;支原体可以侵害整个呼吸道,最容易也最主要是在气囊中定植。支原体定植于气囊上后必然引起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和气囊的损伤。气囊遭到破坏后,无法适应体温调节(正常情况下气囊参与体温调节)。对环境尤其是温度的变化更加敏感。对外界环境中各种变化和应激都敏感。
       H9N2亚型禽流感其产生免疫抑制和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致病协同作用有关。鸡群感染H9N2时,免疫接种NDV活苗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反应甚至混合感染发病。
支原体引起的气囊损伤增加了疫苗的免疫不良反应;疫苗免疫时的活毒在呼吸道的作用产生炎性渗出也促进支原体的繁殖和定植支原体引起的气囊损伤增加了H9等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几率,H9等病毒在呼吸道的感染作用也更加促进支原体的感染。

\r\n

大环境影响
低温应激:低温易引起呼吸道和气囊的损伤。肉鸡易发流感的临界温度为16度。低温可降低免疫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能力
      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深秋、早春,夜间气温还是比较冷的,使鸡受到冷应激。即使夜间温度还可以,但白天因太阳照晒使得温度太高,昼夜温差太大。深秋还没有生炉,早春鸡群在20日龄后停炉,经常导致夜间温度不够,进而通风不足。
      空气干燥:导致呼吸道粘膜免疫力下降,易于支原体的定植,和各种呼吸道病的发生。很多疾病(如流感等)可通过流动的空气(风)及粉尘来传播,进入呼吸道和气囊。粉尘、尘埃可以作为载体将病原微生物送达呼吸道
      气候突变等强应激:经常会出现刮大风,冷空气,下大雪,寒流,倒春寒等现象
有害气体刺激:为保温而减少通风甚或不通风,导致有害气体过多。难以调节保温通风的矛盾
病原滋生:深秋气温下降,太阳光照强度减小,有利于病毒存活,繁殖。春季渐暖,万物复苏,气温的渐升,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孳生繁殖

\r\n

协同加强致病
      在商品肉鸡中H9普遍存在并成为主要问题是个不争的事实。弱毒禽流感单独攻毒感染不能致死SPF鸡和各种日龄肉食鸡,而在实际饲养中则可导致临床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为何H9的致病力这么严重,并表现出严重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
      主要原因是禽流感病毒(H9N2)与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等一些产生胞外酶的细菌混合感染后,增强了弱毒禽流感病毒(H9N2)的毒力,禽流感病毒又增强了大肠杆菌等细菌性致病性,两者相互作用使鸡群的症状加重,死亡率增高,药物治疗不理想。
      流感病毒的不同基因节段在决定病毒致病性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其中血凝素(Ha)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识别宿主细胞的受体并于其结合。Ha能否裂解为Ha1和Ha2关系到该病毒粒子致病力的强弱,而Ha对蛋白酶裂解的敏感性直接影响到病毒的毒力。Ha只有先裂解成Ha1和Ha2两个亚单位后,才能吸附到宿主细胞膜上,所以流感病毒的复制依赖于Ha蛋白酶的裂解作用。大肠杆菌产生某些蛋白酶(胞外酶),使病毒的血凝素结构发生改变,增强其毒力。
     所以,疾病的发生是病原体、鸡群的状态、不当的环境与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H9等病原体的存在固然重要,但是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更重要,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归结起来还是管理因素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不善导致舍内小环境受大环境的影响较大。管理意识要转变!季节不同,大环境不同,消毒不同,温度不同,通风不同,疫病不同,免疫不同。

\r\n

H9亚型禽流感
      目前主要影响种鸡和产蛋鸡,尤其是高峰期产蛋鸡。免疫种鸡群感染后产蛋量稍有下降,无壳蛋、褪色蛋增多,所产种蛋进行孵化,孵化率、受精率少下降,出壳后的雏禽死亡率高,死亡的雏禽嗉囊中充满食物,但卵黄吸收较差,卵黄变稀、变绿,严重的卵黄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有些即使日龄很小,剖检时也出现严重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目前H9N2亚性毒株也出现变异,已免疫种群也可能会出现母源抗体在较早日龄保护力不够的情况,从而引发早期感染。个别鸡群可早至10日龄前感染。对商品肉鸡危害最大,早期感染导致免疫抑制,鸡群在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均匀度较差,大肠杆菌病发病严重,发病后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大部分商品肉鸡在18-25日龄是最危险时刻,后期鸡群常伴有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发生,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生产中经常出现21日龄前后鸡群发病,影响ND的加强免疫,更加重了后期的损失。

\r\n

确保小环境
秋冬季的通风管理。保温通风历来是一对矛盾,在无自动化设备的开放性鸡舍,往往顾此失彼,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
      良好的鸡舍通风管理的目标是围绕如下几个指标进行的:恰当的温度,最佳的湿度,提供家禽足够的新鲜空气,排出过多的废气和有毒气体。冬季一般采取最低通风量通风方式
要实现这种通风方式,首要的条件是鸡舍要密闭。通风量要由排风机和进风口控制,同时由加热系统保证温度而不是由舍弃通风而保温。
      当前通风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意识上以保温为前提来决定是否通风,保温以舍弃通风或减少通风为代价;排风机问题,有的没有排风机;大日龄鸡才考虑通风,小日龄无通风;白天通风,夜间为保温而舍弃通风;最大的问题是进风口错误;忽视鸡舍湿度,过于高燥,灰尘过大。有些问题是意识上的错误,有些是硬件设施不全,还有一些是设施没有有效充分利用。意识错误必须转变,设施问题需要改造,通风系统的改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
      虽然H9N2亚性禽流感在多年应用疫苗防控下,病毒变异是持续存在的。但传统的疫苗株对目前的抗原性变化的H9分离毒仍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为防止商品肉鸡群H9的早期感染、H9引起的免疫抑制、生产中难以做ND的加强免疫等问题,疫苗免疫也是很有必要的。
咱们的工作
      如前所述,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病原、大小环境和鸡体三者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疾病的防治工作,还是要从病原体、大小环境因素、鸡体来考虑。
       对于疾病分析其病原特点、流行特点、季节特点等等因素都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好防控工作的。如分析疾病流行的季节性特点是知道我们针对不同季节做不同疾病的针对性免疫接种,如秋冬、冬春季节H9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做好针对性的大环境的生物安全工作,如不同季节的消毒方式加强和消毒剂的针对性选择。
      分析相关互作用的因素也是知道我们如何做好小环境的工作,如“如何确保确保小环境尽可能不的受大环境的影响”?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为鸡提供一个最好的生活小环境(温、湿、密、光、风等)并满足其一切需求(营养、水分、氧气等)。
更要替鸡着想,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一切应激。
      所以,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三方,既不单单是病的因素,更不能怨鸡,更多的是咱们没有为鸡提供一个最适合的大 小环境。疾病的综合防控正如甘孟侯老师提倡的“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制”。“养”字当头!